江苏
1952人看过
编号 637098

larryzhang老师

暂无评分

larryzhang

擅长行业:

简介

张从忠,安徽合肥人。知名管理实践派的专家,畅销书《犹商》、《巴菲特的午餐会》作者。现任牛津商业评论专栏作家,跨国公司全球业务增长顾问、跨国公司地区中高层训练导师。主要学术贡献:将犹太商业思想、毛泽东思想、彼得-德鲁克思想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红色的管理法则”。 实战精选:犹太商法------等于 他人智慧 + 他人金钱课程目的:为企业找到更多战略利润的发展空间,运用犹太法则降低决策的难度以提高执行力。课程适用于公司内训或公开课,主要学习对象为公司中高层和财务人员。课程大纲:一、开发自己的智慧1、犹太人为什么主宰世界经济2、犹太人在员工培训和教育方面的心得*得到老师教诲,可以消疑解惑。自己臆测,只能止步不前。*学生不要羞于提问,老师解惑要有耐心。*学生学习有四种情形:会得快,忘得快;会地慢,忘得慢;会得快,忘得慢;会得慢,忘得快。*聆听贤人之言者有四种情形:海绵型—全部吸收;漏斗型—听到后很快忘记;过滤器型—流走的是葡萄酒,留下的是渣滓;筛子型—筛去粗大的沙粒,留下干净的细粉。*贤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门弄斧,二是不打断别人的话,三是不急于求成,四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谈话要有始有终,七是要立足于实际。3、犹太人成功的十大秘诀:20年前我从《阿拉伯史》中找到犹太人成功的十项法则。(1).比起知识来,更重视智慧。(2).在整个人生中坚持学习。(3).金钱可以被夺走,但是知识不会被夺走。(4).把逆境看作机遇。(5).比起金钱来,更重视时间。(6).憎恶权威,不会成为权威。(7).笑。(8).倾听。(9).保持与其他人不同的立场。(10).从不需要本钱的事情开始做。4、金钱的演示犹太人民族有句老话:看一个人是否富有不是看他现在能够挣多少,而要看他能够留下多少以及留住多久。在犹太人看来,人们应该首先训练自己的头脑:因为知识才是一切财富的根源,而头脑则是人最重要的资产。如果你的头脑受到过良好的训练,那么它转瞬间它就能够创造大量财富。5、78:22法则6、赚女人的钱7、赚嘴巴的钱8、高价适销犹太商人认为进行薄利竞争,就如同把脖子套上绞索,是愚蠢之至。而价格战则是典型“死亡赛跑”和残酷的自杀比赛。(法国餐馆的定价策略) 二、挖掘他人的智慧古人说:“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驭人之道和电梯法则。2、先摘好摘的果子3、一次只做一桩事4、不做能力之外的事5、提拔什么样的管理者?6、犹太人的自我管理7、犹太人惯用管理手法三、利用他人的金钱1、戴尔的中国模式 戴尔的种子钱 戴尔的第一桶金 戴尔登陆中国 戴尔的厦门模式2、希尔顿杠杆模式利益引诱+抵押贷款+股权让度=希尔顿品牌+酒店赢利模式=品牌扩张和利润。3、巴菲特的复利模式 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6岁开始销售可口可乐。 11岁购买第一张股票 。 22岁 一万美元 。 25岁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筹资10.5万,巴菲特自己象征性的投资100美元。 1965年 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 。 1981年 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1988年 个人资产突破10亿 1997年,在自己的身价上添上了第10个“0”,时年67岁 。 1965年-2003年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值从19美元成长到最高95700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22.2%。 1993年巴菲特荣登世界首富,之后排名第二位。(1)、巴菲特的伊莎贝拉复利推论。(2)、巴菲特的三大投资方向:1.股票,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2.债券,买入未到期的债券,利用企业合并机会进行套利交易。3.企业控制权。(3)、巴菲特最看重企业什么因素四、钱生钱1、罗斯柴尔德家族以金钱挟制国王当今世界最会赚钱的犹太人是控制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并且至今仍然控制世界黄金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拥有多少财富? 保守的估计是50万亿美元! 2、点纸成金之道五、长期流入财富的管道 “我的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是圣人的话”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圣人说的话。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是凡人说的话;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无知者的话;                 课程结束!


培训特长:

《犹商策略》 -----中小企业运作指南主讲:张从忠讲师简介张从忠,知名管理专家(畅销书作者),现任牛津商业评论专栏作家,跨国公司全球业务增长顾问、跨国公司地区中高层训练导师。主要学术贡献:将犹太商业思想、毛泽东思想、彼得-德鲁克思想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红色的管理法则”。 张从忠的综合实力评估:对于彼得-德鲁克思想在中国的管理实践研究位列中国第一;犹商高层和董事会研究位列亚洲第一;红色管理法则研究位列世界第一。课程引言 犹太民族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 犹太人与中国。 “耶路撒冷”,中文大意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称该城为“古德斯”,即“圣城”。是谁控制了美国? 在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犹太人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伟大的哲学家弗洛伊德,他们所创造的理论体系也分别表征了人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思想的最高峰。 最会赚钱的犹太人是控制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并且至今仍然控制世界黄金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而最知名的犹太经济巨头有:巴菲特、 迪斯尼、梅西、卢宾、罗森杰尔德、卡耐基、哈默、希尔顿、斯皮尔伯格、孔菲德、J.P.摩根、洛克菲勒、萨尔诺夫、基辛格、考夫曼、普利策、奥克斯、路透、凯瑟琳-格雷厄姆、辛普洛特、福里布尔、易兹哈克 、桑迪-威尔、巴尔默、戴尔、克里、戈尔、乔-吉拉德等。 犹太人财富根源 什么是最高的商法? 什么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最好的商业计划? 第一篇:塔木德第一章:《塔木德》的凝聚力量拉比安息日赎罪日第二章:犹太商业智慧第一节:诀窍和窍门第二节:保持不同立场 (犹太商人的销售哲学)第三节:超越自我第四节:明确的目标 (莱特曼:美国销售界的传奇人物)第五节:不可能中的可能(戴尔成功的必然性)第六节:犹太人为什么经常成功第二篇:法则篇什么是法则?第一章:诚信法则第一节:失主买回赃物 第二节:信托责任的起源第三节:契约之民第二章:执行法则一次做好一桩事情不做能力之外的事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 先摘好摘的果子 有耐心的人能钓到大鱼没有哪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你必须节制第三章:金钱法则(金钱的演示)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说:对犹太人来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他照到哪里哪里亮。 希腊人说:犹太人破产后仔细检查自己的帐目。 匈牙利人说:犹太人的上帝是财神。 意大利人说:犹太人进市场如鱼得水。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第一节:控制金钱的力量第二节:不贷款、不存银行第三节:商业智慧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重视信息的价值巴鲁克传奇第四节:头脑是你最大的资产第五节:挖掘才智第六节:相信自己的判断 第七节:眼光盯着未来 第八节:借鞋子比赤脚快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第九节:让金钱散发温暖第四章:谈判法则第一节:寻找各自需要的利益创造双赢的谈判第二节:有限的权力是武器第三节:迎接财富的简单原则观念定律行动定律信誉定律赢利定律守住你的金矿 第五章:78:22法则第一节:赚女人的钱第二节:赚嘴巴的钱 第三节:高价适销 第六章:80:20法则 麦肯锡的关键资源分析80:20领导力法则第七章:时间法则 运用时间价值创造财富时间就是金钱砍掉浪费时间的活动 让目标逐步变成现实第七章:教育法则第一节:质量胜过数量第二节:《塔木德》的教育 犹太教育解读仅靠勤勉是不够的和谐相处第八章:天堂是什么? 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有一位远到而来犹太人问另一位英国的犹太人,天堂是什么?而地狱又是什么?英国的犹太人回答道: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德国人修车,瑞士人当秘书,意大利人当爱人。而地狱则是德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法国人修车,意大利人当秘书,瑞士人当爱人。一、天生本我特质老虎型特质孔雀型特质猫头鹰型特质无尾熊型特质变色龙型特质二、犹太十大经典理论三、提拔什么样的管理者?中国商人群体与犹太商人的比较巴菲特的财富秘诀 巴菲特的四项世界记录 1、世界上最贵的股票 2、全球最大资产规模的投资公司 3、全球最精干的管理总部 4、全球最贵的投资课堂

成功案例 更多>>

麦肯锡:公司管理思维模型 主讲:张从忠讲师简介张从忠,知名管理专家(畅销书作者),现任牛津商业评论专栏作家,跨国公司全球业务增长顾问、跨国公司地区中高层训练导师。主要学术贡献:将犹太商业思想、毛泽东思想、彼得-德鲁克思想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红色的管理法则”。 张从忠的综合实力评估:对于彼得-德鲁克思想在中国的管理实践研究位列中国第一;犹商高层和董事会研究位列亚洲第一;红色管理法则研究位列世界第一。课程引言:1、关于高层2、古代官制与公司运作领域3、课程的思想主线:彼得.德鲁克思想4、麦肯锡的发展历程第一篇:战略篇一、战略是什么? 菲利普-科特勒说:公司战略旨在赢得顾客“心智份额”,在顾客的心中占据一个位置,核心要素是定位。公司战术是为赢得“市场份额”,用与众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来吸引顾客,核心要素是差异化。公司价值意在“心理份额”让顾客内心接受,核心要素是品牌。 定位是企业对顾客作出的承诺,这个承诺应具有差异性,一旦差异性为顾客带来价值,就会产生一个强势品牌,强势品牌又支持了定位。 彼得-德鲁克曾经有一个精彩的推论:工商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取得经济上的成就,其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因此工商企业的使命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企业资源的分布以及人、财、物的使用效率;所以蓝海战略是从顾客尚未满足的需求当中引导出来的,同时蓝海战略也是由企业的远景和使命来决定的;德鲁克推论的结果是,蓝海战略随着使命的变化而变化,使命决定蓝海战略。 二、中国共产党的经典案例: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经销商就是办事处 三、企业目的:创造顾客四、企业的使命 沃尔玛对顾客的贡献五、谁是顾客? 犹太地毯商六、顾客在哪里 美国西尔斯发展之路---罗伯特-西尔斯、罗森-沃德、伍德将军、特林 王永庆卖大米的学问七、顾客考虑的价值是什么 医生的价值观:无锡曹家的医德 松下国际牌灯泡的定位策略、耐火材料的销售模式 五种价值战略:多对少,顾客获得更多的利益支付更少成本;多对同,获得更多的利益支付相同的成本;同对少,顾客获得相同利益支付了更少成本;多对多,为获得更多利益支付更多的成本;少对少,顾客获得更少的利益支付更少的成本八、保险大师“埃尔默-莱特曼”九、顾客的尚未满足的需要 戴尔电脑; 洛维格的船队; 870万买地白送联合国; 哈利冬天卖饮料; 麦考尔能够看到五步之外的机会; 犹太宇航员。第二篇:用人篇基辛格的用人方法: “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第一章:选人 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有一位远到而来犹太人问另一位英国的犹太人,天堂是什么?而地狱又是什么?英国的犹太人回答道: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德国人修车,瑞士人当秘书,意大利人当爱人。而地狱则是德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法国人修车,意大利人当秘书,瑞士人当爱人。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同样的一群人,放的位置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对任何组织都同样的适用,因为当企业能够把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加以利用时,企业也会成为顾客、老板和经理人的天堂,反之则成为地狱。 第一节:戴尔的招聘术第二节:内部提拔的重点选项 第二章:育人 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是培养人、驾驭人、经营人!当今世界最会使用人才的跨国公司是通用电器,而他们对人才潜力的挖掘仅仅是12%,所以在全世界的资源开发中,对人的开发尚处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共产党、联想都是用人的高手) 统计资料表明,对员工培训每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第一节:惠普育人之道第二节:英特尔的培训体系第三章:用人第一节:《企业忠良》 第二节:德鲁克对张瑞敏的影响第三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四节: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日本古代名将丰田秀吉曾在织田信长手下任事,有一次青州的一段城墙倒塌了一大段,20余天都未能修复。信长对此很是不满,因为担心敌人乘机袭击。于是命秀吉去督导,他首先把杂乱无章的工程步骤重新规划,然后把600英尺的坍塌墙分成十段,每段60英尺,又将全部工人也分成10组,每组派遣一人带领,采用竞赛的方式,分别做自己的工程,结果不到三天,城墙就修复竣工了。 丰臣秀吉用的是分层负责的办法,这种办法使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松下认为,“企业的经营,在划分各部门的工作时,也应该采取和秀吉同样的办法。 第五节:管理职务的设计 有一句俗话说,“一项职务的范围应该小得使一个人能触手可及”,但这是一条错误的规则。 正确的规则应该是,“一项职务应该具体得使一个人能对之进行工作,但大得使之不能触手可及”。 在设计一项管理职务或选拔担任该项职务的人选时,始终不应把“风格”作为一项考虑条件。对于一项管理职务的唯一条件和任职者的唯一检验就是成就。 第三篇:麦肯锡第一章:一次做好一桩事情第二章:不做能力之外的事第三章:甭想把整个海洋煮沸第四章:先摘好摘的果子第五章:有耐心的人能钓到大鱼(巴菲特复利推论)第六章:寻找各自需要的利益第七章: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1、彼得原理 2、酒与污水定律 3、木桶定律 4、马太效应 5、零和游戏原理 6、华盛顿合作规律(日本的中国餐馆倒闭案例) 7、手表定理 8、不值得定律 9、蘑菇管理 10、奥卡姆剃刀定律第八章:80:20法则 1、 麦肯锡的关键资源分析:(请注意,以下20%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关键因子,也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2、80:20领导力法则第九章:时间价值观察第十章:砍掉浪费时间的活动第四篇:组织篇案例:三湾整编第一章:组织设计七原则第二章:职能制组织(法约尔管理思想简介)第三章:任务小组 (领导班子的职能)第四章:联邦分权制(通用斯隆的分权思想)第五章:模拟分权制第六章: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第七章:简单性的必要

客户评价

正在载入评价...

信息丰富度

同领域培训师

陈伟
柳扬
柳扬老师在国家级通讯社中国新闻社、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
高正贤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2004年2月加入500强企业...
培训效果评估:
0分 0人评论
0个已审核视频
0个已鉴证学历
0个已鉴证履历
0个已鉴证案例